一、什么叫大数据,与云计算有何关系吗?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简单理解就是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
云计算就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云计算相当于我们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将大量的硬件资源虚拟化后再进行分配使用。
本质上看,云计算强调的是计算,而数据则是计算的对象,二者是动与静的关系,但大数据需要处理数据的能力,比如数据获取、清洁、转换、统计等等,而云计算为大数据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唯一可行的大数据处理方式,二者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云计算是基础设施,大数据可以使用云计算的存储能力来保存数据,计算能力来进行运算。云计算需要大数据,大数据需要云计算,云计算能为大数据提供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能够更加迅速地处理大数据的丰富信息,并更方便地提供服务;而来自大数据的业务需求,能为云计算的实施找到更多更好的实际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都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贡献。
二、云建设是一个什么平台?
所谓云建站,是自助建站、模板建站、智能建站的综合建设模式。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大数据处理能力和虚拟化资源,小白不用准备自己的服务器,不用云建站自动建站系统的源代码,就可以用自己的空间,以低成本快速生成网站。选择一个模板并稍加编辑。如果你跑得快,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这种智能建站方法具有成本低、耗时短、技术门槛零的优点,特别适合个人和中小企业。
三、中国最大的大数据发展中心?
阿里云在全球22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张北数据中心于2016年正式建成开服,目前仍在不断扩建,已经成长为中国目前在运营的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南通数据中心则支撑了2019年的双11的支撑保障工作。而杭州作为阿里巴巴总部,未来将打造成最先进、全球最大的浸没式液冷的数据中心集群,通过将服务器“泡在水里”(注:实际使用的是特殊的冷却液)的方式散热。
阿里巴巴IDC研发事业部总经理高山渊表示:“我们从2015年开始就布局谋划,截至今天,5大超级中心已经第一期全部建成,在未来的2~3年我们将会全部的建设完毕。”
四、大数据可以查到个人的行踪吗?
可以的
大数据会根据手机等定位软件定位你的位置,定位到一个人很简单,可以通过基站,无线网,手机APP等,也可以通过一张照片,一张图片定位到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电视演的,实际可以发生,是真的。比如有人通过明星的微博分享的一张照片成功的分析出了她家的地址,住在哪一层,哪一家,在哪间房子哪个位置拍的照片
五、大数据元年是指哪一年?
2013年
数据就是资源
信息爆炸推动媒体转型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大数据时代却是伴随着近年来信息爆炸式增长而来。
互联网上,每天新浪微博用户发博量超过1亿条,百度大约要处理数十亿次搜索请求,淘宝网站的交易达数千万笔,联通的用户上网记录一天达到10TB……
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数据储存方式的革命。“今天我们花不到100美元就可以买到1个T的存储,成本只是10年前的1%。”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孙博凯说。在2000年,数字化储存的信息只占全球数据量的1/4,而在2007年,所有数据中只有7%是储存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其余全是数字数据。
“新媒体的本质就是数据分析。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到了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如果数据被赋予背景,它就成了信息;如果数据能够提炼出规律,它就是知识;如果数据能够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分析的基础之上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决策,它就是资源。”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传媒大会上说。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内涵已不仅仅是消息等新闻,而是各种各样的数据。这就要求媒体必须适应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多元化媒介来承担信息传播的职能。生产、分析、解读数据,探索一条为受众和用户提供分众化服务和体验的媒体发展之路,将成为媒体竞争的必备技能。
量身打造资讯
媒体转型发展新思路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媒体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满足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说:“目前门户网站之间、网络媒体之间同质化非常严重。未来的媒体和门户网站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关系链,在为用户筛选、推荐最适合的内容,提供近乎量身打造的新闻资讯的同时,使他们体验社交媒体的感受。”
从理论到实践,大数据的发展为掌握了大量数据源的媒体和门户网站提供了转型的良好契机。过去一年,国内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浙报集团去年开始投资数据分析项目,将目光放在了未来社交网络的数据深度挖掘上;优酷和土豆合并,搜索平台可以挖掘和推算出4亿多视频用户的浏览行为数据;搜狐正着手搭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将旗下数据资产全面打通整合,获取每月9亿多人次的用户数据资产;腾讯启用新版首页,并启动门户、微博、视频、无线的跨平台深度整合战略……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下,一场关于数据的圈地运动正在互联网上拉开大幕,竞争日益激烈。
挑战也是机遇
赢得大数据时代的主动权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转型和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特色,走一条符合传播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符合受众需求的发展之路。这对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大数据考验媒体的战略决策能力。姜奇平说:“数据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在带宽和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这令很多媒体进退维谷。”不转型,就会丧失主动权,被淘汰或边缘化;要转型,就要对当前的报道形式和运行体系进行全面改造。这将考验决策者的胆魄和智慧。
媒体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另一个挑战是数据加工能力的匮乏。专家指出,当前大数据建设缺乏专门的数据分析方法、使用体系和高端专业人才,很多媒体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和分析部门和专家。如果软件跟不上,却一窝蜂地投身数据平台的搭建,对媒体长远发展不利。
有媒体担心,在大数据时代的转型道路上,媒体是否会迷失方向,变成咨询公司或是社交网站?
对此,孙博凯说:“老技术既有的投资、数据和价值观,是不可能被新技术全部抹杀的,而是融合、整合到新的业务中去,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发展。”媒体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只有积极谋略全局,着眼长远,才能赢得大数据时代的主动权。